过期药品是什么垃圾?喝了一半的奶茶怎么扔?未吃完的卤味如何处理?这些垃圾分类的问题,在湖城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都不成问题。最近,街区根据各商户经营范围、销售产品不同,分别设置了餐饮、服饰、药品三大类10小类分类小贴士,指导商户和顾客正确投放垃圾,整个街区的环境、文明程度正由内而外地发生质变。
衣裳街区是集展馆文化、民俗活动、特色商贸、休闲小吃、本地特产、特色民居为一体的旅游商贸综合街区,商铺多、人流量大、人口密集,实施垃圾分类难度较大。“整个街区共有商户215家,其中餐饮商户达到123家。”市物业中心元恒公司副总经理沈延介绍,为了让垃圾分类走出知易行难的困局,街区每个商户都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“量身定制”垃圾分类小贴士,指导消费者自觉参与其中。余香七手工酸辣粉的店主项朝生告诉记者:“小贴士针对性强,很管用,顾客在排队付款时看一下就会分了。”
该街区于今年6月份启动垃圾精准分类,除对商户宣传引导外,配套集中定点收集车也是其中的有力之举。“请商户将垃圾拿到商铺门口,便于收集,请商户自觉将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精准分类,杜绝混合投放。”当听到街区内响起这熟悉的广播声时,商户们会纷纷将已经分好类的垃圾拿出来,由收集人员统一收集清运。“每天四个时间点,都有车子上门来收垃圾。”诸老大衣裳街店的店长吴芸说,现在听到广播一响就会条件反射,定时投放已经形成习惯。
对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,同样有效推进了街区垃圾分类工作。在街区的小市巷广场,有一个上周刚建成投入使用的近百平方米的分类收集点。“原集中暂存点将易腐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桶混合放置,且地面易脏不易清洗。”市物业中心元恒公司衣裳街主任邵青告诉记者,这里被分成了一个约60平方米的其他垃圾收集站和约25平方米的易腐垃圾收集站,并配套了通风、除臭设施,地面铺设地砖,由保洁人员每天对垃圾桶进行清洗。另外,作为集中收集方式的补充,街区各个区域还设置了9个垃圾自主投放点。
奖惩分明的措施也在倒逼商户进行垃圾分类。“在前期帮、中期辅的基础上,我们现阶段已开展后期罚工作。”据悉,本月开始,物业会同执法部门已开展多次检查,目前有十余家分类准确率较低的商户受到处罚。“接下来,物业将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垃圾分类检查工作,并根据分类情况设置红黑榜进行公示,对两次以上出现在黑榜的商户进行处罚,树立反面典型,提高商户的分类意识。”